過了三十歲,生了第一個孩子,才開始思索現在的生活是否令我快樂,自己真正喜歡什麼,不喜歡什麼,
重新地剖析自己,認識自己的天賦、長處、弱點,回顧成長的軌跡,釐清一些事,某些一直以來困擾我
的、卡住的,慢慢有了點脈絡,從而得以確認自己的價值觀,核心思維,找出自己究竟要活成什麼樣子。
有點晚,也不算太晚,畢竟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未曾經歷探索自己的過程,甚至渾渾噩噩將就過了一輩子,
過了三十歲,生了第一個孩子,才開始思索現在的生活是否令我快樂,自己真正喜歡什麼,不喜歡什麼,
重新地剖析自己,認識自己的天賦、長處、弱點,回顧成長的軌跡,釐清一些事,某些一直以來困擾我
的、卡住的,慢慢有了點脈絡,從而得以確認自己的價值觀,核心思維,找出自己究竟要活成什麼樣子。
有點晚,也不算太晚,畢竟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未曾經歷探索自己的過程,甚至渾渾噩噩將就過了一輩子,
人出社會以後,工作、家庭、生活、朋友、健康,樣樣兼顧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
尤其是有了小孩以後,常常都像打怪一樣以「求生存」的方式在過活
但是,人通常很貪心,想要維持工作、擁有和小孩家人相處的時間、保持健康所以需要運動的時間、
最好,還要有個人的休閒時間
「小孩子才做選擇,大人通通都要」,想做到這些,就一定要提高做事的效率
你有沒有體會過 「深度工作」的感覺?
就是那種,投入一件事,進入忘我的境界,可以忍耐餓,也不覺得累,猛一抬頭發現時間已過了許久
我有。我的這種時刻,出現在準備大學聯考、準備醫師國考、準備專科考試、寫論文,
還有,讀一本很喜歡的小說的時候
許多教人致富、理財、成功的書籍都會提到,有錢人的「習慣」和你不一樣,
成功的人有那些「習慣」,某些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為具備了什麼「習慣」…
「習慣」似乎對我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影響力,但是卻細微到我們難以察覺
身處資訊爆炸和3C充斥的時代,我發現專注力正在急速地消退中。
起床後查看一下line訊息,出門上班前想到e-mail還沒回覆,等電梯太無聊滑手機看一下新聞
一會兒又收到保母回報小孩的狀況,午休時間思索著晚餐打開ubereat找找吧……
這本書很適合在即將邁入3字頭,或是剛跨進三十而立的青年人
用來檢視自己截至目前為止的生活,確立未來的方向和目標
我也是在那樣的階段,因為醒目的標題打動了我,而翻閱此書
「30歲後,你會站在那裡」好文摘要
年過30,雖然有份堪稱穩定的工作,身懷一技之長也不至於失業
但是有很長一段時間 (可能長達1-2年),我都懷疑自己是否要一輩子做眼前的工作。
很多人或許都有過這些念頭:
工作穩定好?有挑戰性好?
收入重要?還是內容和意義重要?
最近引發話題的迷你劇集「做工的人」,是由同名散文集改編
精簡的6集篇幅,以誇張、幽默、戲謔、自嘲、情感…帶出做工的人生活樣貌
整部劇集看完,讓我感受和一般影集最大差異在於 「人性」
呈現了非常非常多,太過真實的人性
You are a Wonder...
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,我就知道這是一部我總有一天會看的電影.
但是好長一段時間電影對我來說是娛樂放鬆效果大過於省思充實,害怕打開這種感人、「必哭」的影片,
因此雖然放在我的電影名單,卻一直在觀影順序中往後遞延
連假在家正好第四台重播,這才終於解除這個「待辦事項」
本來這種直白有點教條意味的書名我是不太感興趣的
(說話之道? 就是想教人怎麼比較會說話的技巧嘛… 真無聊)
但是書中許多引人共鳴的場景 (對話終結者? 如何轉開令人尷尬的話題? ),還有幽默的比喻,令人會心一笑的內心OS…
讓我對這本書有些改觀
全書分為三章:樂園、失樂園、復樂園
第一章濃縮地把這本書要講的背景、人物架構、事件都已經簡要地交待了,然而這個故事太觸目驚心,太多的啟人疑竇,因此「故事必須重新講過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個信仰文學的少女,思想純淨的宛如書中走出來的人物,生在傳統上令人稱羨的家庭。
住在一層兩戶的高級大樓,大樓有太多醫生 (因此後來思琪病了,不能養在家裡)
知道這本書的緣由,是在一次課程中,由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推手趙可式博士推荐而得知的。
書面的副標題寫著「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」,原作者弗蘭克(Viktor E. Frankl)是一位精神分析學教授,
以倡導「意義治療法」聞名。